公刘子茶道

当前位置: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传承因缘
来源: | 作者:glzcdcom | 发布时间: 2005-03-21 | 1386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唐代至明代,日本来中国学习佛教的留学僧一代接一代,各时期的留学僧把中国每个时期的饮茶方式都介绍到日本,从而使中国每个历史时期的饮茶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日本。
    相对应于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时期,约为中国明代中期,而明初朱权的《茶谱》刊行及朱权茶道思想、茶道的形式与内容的传播与日本茶道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日本茶道是日本禅师千利休于16世纪中后期所设,以“和敬清寂”作为茶道“四规”,以里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三个流派影响较大。流传400多年后,日本茶道与朱权茶道的表演形式、内容略有变化,但主体仍沿袭了朱权茶道,如茶道的思想内容、所使用的茶叶、茶器、茶具、环境等仍大体类似,有的甚至完全相同。
    从时间上观察,朱权的《茶谱》约在1440年刊行,而千利休(1522—1591年)成为日本茶道集大成者,无疑得益于中国明代的典型茶道——朱权茶道。
    日本茶道与朱权茶道的最大区别在于日本茶道是完全东洋化的茶道,而朱权茶道是兼具有儒、释、道思想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映方式,日本茶道是吸收外来文化,并使外来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日本特色的茶道文化。日本茶道比较突出表现在茶道艺术的高度深化与细微化,给予茶道活动的广泛领域以艺术化。如日本茶道中“一期一会”“独坐观念”的思想正是体现了日本岛国文化的特点。
    当日本茶道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重新被介绍到中国,回到了它的故乡时,仿佛是远在他乡的亲人后裔荣归故里,使故乡人重新缅怀起它祖先的历历往事。对比之下,故乡的茶道已远离原先的茶道精神,演绎为注重形式与物质品饮茶,寓茶道于无形之中,更简略更大众化。而日本茶道却自然地被探索茶道、实践茶道的人士所重视,从中寻觅中国古代茶道的倩影。
    思想解放引导着文化的多样性,传播至日本的中国茶道在日本生息400余年后,在中国赴日本修学人员和日本茶道界以各种形式介绍、宣传与推广下,以其所蕴含更广泛文化内涵的面貌出现在它的故乡,实现了唐代常伯熊“广为润色”的茶道思想。——摘自公刘子先生《茶道》一书

网管:本站专篇,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