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刘子茶道

当前位置:


幸兵卫窑展| 中国成都的宽云窄雨,日本岐阜的美浓烧
来源: | 作者:千匠文化 | 发布时间: 2019-02-27 | 4342 次浏览 | 分享到:
    “美浓得益于能够在本地采集到陶土,因此可以在陶土和釉药的素材上多做斟酌,所以保持素材原味的作品比较多。比起装饰,素材更有味道。”加藤亮太郎先生。
      自初代于1804年开窑,幸兵卫窑迄今已有215年历史了。 

      美浓烧为日本六古窑的一种,诞生了荒川丰藏、加藤卓男、加藤孝造卓男等人间国宝,而幸兵卫窑是美浓烧的代表窑元之一,「人间国宝」加藤卓男为幸兵卫窑第六代当家。



                                                                                                                                                      人间国宝加藤卓男的三彩花瓶

 


      幸兵卫窑发展至第八代传人加藤亮太郎,在他的手上,他将美浓烧的基本中心——桃山陶工艺——发展演绎到了新的顶峰。

 

    “我想用现代的感性制作志野、濑戸黒、黄瀬户、织部等传统的器物。现在,制作正宗桃山陶的40多岁的人很少。美浓烧有各种各样的变奏,但其中心是桃山陶。时代会不断改变,不能到了我们这一代把芯给丢掉了。”加藤亮太郎先生说。


从左至右分别为加藤卓男、加藤幸兵卫、加藤亮太郎的作品。三代人的作品风格各异

 

       2017年,幸兵卫窑受邀于千匠文化,在上海举办了「美浓烧与幸兵卫窑与我」展览,大获成功。来自海内外的观展嘉宾纷至沓来,感受了幸兵卫窑传承两百多年的品牌文化,亲见200余件代表作品,其中不乏「人间国宝」的力作,和几代当家的藏品级佳作。 

       2019年开春的3月2日、3日,由千匠文化主办,宽云窄雨(一叶蒙山体验店)承办的「素材味道——建筑与茶器里的风度」展览,邀请到幸兵卫窑第八代传人加藤亮太郎先生亲临成都,用百余件经典陶瓷器物,传递来自日本美浓烧的精湛技·艺。 

      展览活动届时在宽云窄雨(一叶蒙山体验店)以展览、讲座、自由交流的形式举办。作为成都名片之一的宽窄巷子,折射了一座城市的人文肌理,而坐落其中的宽云窄雨(一叶蒙山体验店),空间设计由声名远扬的「崇德里」建筑设计师王亥先生亲自担纲,一叶蒙山追求终极的「茶之精神」,倡导新人文美学态度,从一叶茶、一盏器、一方空间开启了传统文化在当代视野之上的中国文化之旅。


                                                                                                                                              制作抹茶茶碗中的加藤亮太郎先生。 

      追溯而上,日本的茶与器均源于中国,而在发展过程中,存其两立,采撷日本当地的资源,活化出既传统又新生的生活与艺术的形态。在本回幸兵卫窑成都展上,我们可以观赏百年老店一脉相承的厚积薄发,与古老的幸兵卫窑“守破离”的独特精神。 

      特别令人期待的是,加藤亮太郎先生将带来为这次中国成都展览特别研制的中国茶器,用一年多时间做充分的准备,这是幸兵卫窑“中国茶器”首次亮相。当「人间国宝」之精艺邂逅「最中国」之茶空间,期待这一季碰撞的「素材味道」! 

 

- 幸兵卫窑 -

1804年开窑,很快成为向江户本城本丸、西御丸进贡青花瓷餐具的御用窑。

第二代擅于制作琉璃精致的青花瓷名品。

第三代致力于研究中国宣徳青花瓷。

第四代深具名匠气质。

第五代运用青瓷、青花瓷、彩瓷、天目瓷等中国陶瓷为首的技法。1973年被认定为岐阜县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等,奠定了现在的幸兵卫窑的基础,是中兴之祖。

第六代的加藤卓男(1917~2005)再现已经消亡的梦幻陶瓷“光瓷”,并成功实现青釉、三彩、波斯彩绘等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异民族文化与日本文化的融合。1980年,受宫内厅正仓院的委托,历时九年,再现了“三彩鼓胴”、“二彩钵”。1995年被认定为国家指定的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人间国宝)。

第七代加藤幸兵卫(1945~)继承其父卓男的波斯陶器技法,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第八代加藤亮太郎(1974~),专注于穴窑烧结,发表了志野、濑戸黒、黄瀬户等桃山陶作品。

 


展讯| 幸兵卫窑:素材味道

2019.3.2-3.3  10:00-19:00

成都宽巷子27号宽云窄雨(一叶蒙山体验店)

预约报名:13918575417(微信号)

- 图片供稿 -

空间:宽云窄雨(一叶蒙山体验店)

器物:幸兵卫窑
信息来源:千匠文化艺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