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刘子茶道

当前位置:


闲说会做的、会说的、会写的
来源: | 作者:glzcdcom | 发布时间: 2018-07-12 | 2449 次浏览 | 分享到:

茶界有许多从业者,有的会做,有的会说,有的会写,群星璀灿。会做的,如“炒茶王”,“采茶能手”等等;会说的,上台作报告,出口成章,滔滔不绝;会写的,一会儿一篇论文,一会儿一篇杂文,有的一年能出好几本书,年纪轻轻就著作等身;

在社会阶层上分析,总体上,会说的,往往胜过会做的,这是无可争辨的事实。比如,很会做,不要以为你就很能干了,因为大都是别人教会你做的,做的次数多了,自然就熟练了。许多会做的,往往在社会的中下层。如搞卫生的、运砖瓦的、采茶的等等。原因很简单,就是你会做的,是简单劳动,不需要多年的经验、知识、技能、智慧的积累。许多人都可以做你所做的活,经过简单的学习,有的还能做的比你好!

相对而言,要会说,说的得体,说出来的东西能上得了台面,真是不简单。并且,说的东西大家听了都觉的讲的好,有层次,有结构,不累赘,条理分明。听众觉的听了,还想再听,真是需要功力。这是语言表达能力,高人是不用讲稿的,这需要大脑细胞的高速运转,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经验、技能、知识积累,还需临场发挥。

当然,也有会说的,说出来的东西上不了台面,说出来的没有经过大脑思考,说出来的是错误的,说出来的是会引起众人捧腹大笑的。如《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章中刘姥姥说:“好是好,就是淡了些,要是熬的浓些就更好了”,惹的众人都笑起来了。妙玉、宝玉等都觉的好笑,但刘姥姥本人是不可能知道自已错了,把自已生活中的喝茶经验用到皇亲国戚的风雅活动中。类似这样的例子,人们不知,还以为自己是对的,甚可叹!可惜!类似这类内容,社会生活中比比皆是。

会写的与会说的比较,总体上,会说的在当下,在当时要胜过会写的,会写的往往担任会说的秘书,会写的往往比会说的辛苦。这从一侧面说明,会说的,胜过会写的,会说的劳动技能复杂程度还要多于会写的。

会写的与会说的进行历史性的比较,我们发现,会写的有时胜过会说的,如晋代左思写《三都赋》,人们争相抄写,引发当时的“洛阳纸贵”;唐代王勃《滕王阁序》,文采精妙,令人争相传诵。这二例。至今,人们犹能忆及。文王《演易》、孔子《论语》、《孙子兵法》、司马迁《史记》、陆羽《茶经》等等均成为历史文化的象征。

许多会说的人,还擅长写作,既能写,又能讲,这类人往往要中年之后,阅历无数,见识广博。当然,也有年轻的,但年轻的比较专注于某一领域,只能是专家,而不是通家。会说的与会写的,二者严谨程度有差异。会说的人,说过就好了,若没有影像资料留下来,说的人还不知道其中有一句话不妥。会写的,白纸黑字,没法辩,有的,甚至被抹黑,如孔子也曾被批判,但仍有不朽思想留存后世。

写这篇杂文,意在让更多的人,把做的过程中优秀的经验,写出来,今后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后世。多动手写作,亦是煅炼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逻辑思维的一种过程。通过写,把零碎的片断、经验,经分析和归纳,上升成为一种理论,甚至规律,从而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鼓励更多的人会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引导人们多听、多学、多看,多实践,不断学习,这是综合提升人文素养的几种方式。“高士无茶不风流”,说的是高雅之士要善于与大众交流、沟通,而讲茶、说茶就是最佳的沟通与交流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