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招生热线:0571-88210
937
搜索
标题
摘要
内容
Tea ceremony(さどう)
首页
本站新闻
培训考证
茶道文化
茶馆经营
茶师风采
业务联系
茶艺师培训报名
评茶师培训报名
茶道博物院
游客留言
远程教育
购物商场
招聘求职
公刘子专栏
茶道驿站
学术研究
新闻摘要
公刘子茶道渊源
应邀表演
竞赛裁判
网管留言
平台维护
日本金谷町茶叶博物馆印象
来源:
|
作者:
glzcdcom
|
发布时间:
7308天前
|
36
次浏览
|
分享到:
初冬的早晨,空气中有些浅浅的寒意。 电车在这个叫金谷町的地方只有两分钟的停留。上车的人寥寥。下车的似乎只有我一个。走出电车站,一眼便看见了不远处的巴士站。
一块竖着的牌子,写着站名和巴士到站时间。旁边是一张长椅。被风雨侵蚀得有些陈旧的站牌和长椅,纤尘不染。一条窄窄的公路通向山上的茶园。路上有一些零散的落叶。冬日的薄雾在小镇轻灵而优雅地飘忽着,车站和周围的民居变得有些朦朦胧胧。
没有一个等车的人。
7点30分,小镇的头班巴士准时到达。不知道是从哪个方向过来的。不经意间汽车已悄没声息地停在了眼前。 我是唯一的乘客。司机回过头来朝我笑笑,说声“早上好”,看我坐稳了便发动了车子,往那深深的绿色中驶去。
要去的地方是金谷町的茶叶博物馆。被称作“日本第一茶乡”的金谷町,在静冈县中部的一片山林间。
我生活着的城市里,故乡杭州,也是有一家茶叶博物馆的。在一片绿色山水之间。 那是我喜欢的地方。没有太多的游客。有茶的悠远,茶的清香,更有茶的散淡。
杭州是个茶乡。喝茶的去处甚多。但杭州却是个能把茶喝出浓浓的俗世生活风情来的地方。龙井茶的阵阵幽香,那绿色的精灵在玻璃水杯中舒展着的身姿都已不再是关注的内容了。更多的是关于佐茶的食物和喝茶时消磨时间的方式了。这个城市,真是无处不浸润着南宋遗风。
只有茶博馆,还留有了几分清幽。
三十分钟以后,车子到了茶之乡车站。 几乎已经在山顶上了。站在路边,能看到山下的小镇。有新干线驶过,但听不到声音。感觉离城镇很远。山顶上的开阔地,是一片苍翠的茶园。 雾渐渐散开,露出透蓝透蓝的天空。阳光穿过云层洒下一片柔和的金色。茶树上挂满晶莹的露珠。穿行在茶园里,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茶叶博物馆就在那一片绿色的茶园之中。
这样的一片土地,从未有过任何接触的地方,却时时感觉到一种召唤。我不知道,我要在这里找到什么。但内心感觉,这里有我喜欢的东西。
常常这样。一个人,毫没来由地跑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寻找一些不明确的感觉。
馆长小泊重洋先生已经在等我了。一个清瘦的老者,眼睛里有平和睿智的光。听朋友介绍,小泊先生原本是政府的公务员,因为喜欢茶,筹建博物馆时,自动要求来这里,放弃了公务员的身份。博物馆是社团法人。政府给一部分资金,自己还得创收,才能维持开销和工作人员的工资。 小泊先生在这里写出了一部又一部关于茶的著作。
他说,他去过杭州。喜欢那个地方,叫龙井的那个地方。还喜欢一部书,叫茶经。他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盒子,打开包装是一本线装本的陆羽《茶经》。 杭州的朋友送的。可惜,中文的,我看不懂。他说。
小泊先生让我先去自己走走看看。下午有茶道老师来,可以看茶道表演。或者,有兴趣,跟着学学。
茶博馆不大,仅参观的话,一小时足够了。茶的历史。茶的种植方式。种植的工具。茶的饮用方式。饮茶的器皿。各国的茶俗。全有。小而精致的博物馆,介绍的很全。 有一株巨大的茶树,穿过楼板,一直长到三楼的屋顶。是按中国云南的一株茶树一比一仿真制作的。是茶,就离不开关于中国的介绍。毕竟,这是由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在中国展区,还有留学生在表演中国茶艺。站一旁看了一会,发现那女孩一点没有进入。只是机械地做着几个动作。内心里有些遗憾。可惜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竟被演绎得没有一点美感。
馆内的陈列对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一个人走出陈列室,慢慢地向后面的庭院走去。
是典型的日式庭院。还有茶道教室。庭院里简洁干净。茶室是茅草屋顶的。有着一种古朴的典雅。没有一点多余的装饰。 整个庭院里面空无一人。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上有飘落的黄叶。阳光四处流动,温暖而芬芳。 一个人,就这样站着。风吹过,听见有枯叶飘飘洒洒地掉落。空气中弥漫着茶香。
瞬间,进入了一种恍惚,不知身在何处。
童年的记忆中也有一片茶园。跟着外婆在茶树间穿梭。我把自己藏起来,蹲在茶树下,让外婆找。好久没有声音,便探出头去,发现外婆就站在茶树前看着我微笑。
从小,便跟着外婆喝茶。外婆家有一个大大的瓦罐,在炭炉上炖水。水开了,冒出丝丝的热气。外婆用来泡茶。绿色的高山云雾茶在杯子里翻腾,清香扑鼻。有时候,看着杯子里的茶水,外婆会对着似懂非懂的我说,茶可以明目,可以清心。是个好东西啊。
外婆在那个山村里住了十几年。一直到生命的终结。儿女们在山外的城市里,过得都不错。要接她过去,她却是不愿意。她说,她离不开这片茶园。她说,这是她最后的归宿。
听母亲说,年轻时的外婆,有过她风光无限的生活。
大家族的女儿。美丽而又才华横溢。外公是清末的最后一批秀才,同样的大家族,给了她一个最排场的婚礼。只知道之乎者也的外公,不理家事。外婆成了这个大家族里的当家女人。她却不看重这些,挥金如土。家里的财产在她手里散落贻尽。
记得那时候的外婆,经常捧着一本书,在门前的藤椅上散淡地翻着。 想起来,那是一本《茶经》。
去问馆长借了《茶经》,坐在阳光下的草地上,静静地读。
中餐时,邂逅了会议室里的一场小小拍卖会。拍的全是馆长的藏品。世界各地的名茶。精美的茶具。美丽的水晶杯。甚至,有杭州的丝绸睡衣。是小泊先生去世界各地交流时,收到的礼物。 快过年了。日本的风俗,年底单位要举办忘年会。或去温泉地的温泉旅馆,或就近去一家好的饭店好好宴请一顿。给员工们一个放松地交流的机会,辞旧迎新。
茶博馆没钱。馆长拍卖了自己的藏品,用来招待员工。
我说,把这本《茶经》卖给我吧。我想要。小泊先生说,送给你。书是要在能读懂它的人手里的。
第一眼看到茶道老师,就被她那优雅温和仪态所吸引。接到馆长的电话,老师专门带了一套和服上来。她说,日本茶道,讲究环境和氛围。穿上和服,更能感受那种氛围。和服是白的底色,有一些线条简单的红色图案。喜欢那被丝绸质地的衣服柔柔的包裹着的感觉。第一次发现和服竟是那么的美丽。
进入茶室时,是一扇要弯腰才能进入的小门。客人参观时可以走大门的。但要体验真正的茶道,便要从这小门进入。这样的门,是为了让所有进入茶室的人,去掉身上佩带的一切饰物,包括剑和刀之类的。
老师说,茶的面前人人平等。王公贵戚和布衣百姓一样,没有任何显示身份的装饰。 茶道精神可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 “和”指的是和谐、和悦;“敬”指的是纯洁、诚实,主客间互敬互爱;“清”和“寂”则是指茶室内外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氛围。
茶室壁上挂着古朴的书画,室内插有鲜花,显得高雅幽静。几张干净的“榻榻米”上除了放上茶道中必需的几件茶具以外,没有任何一件多余的东西。显出一种朴素、清寂之美。
也是一只瓦罐,炖在炭炉上,冒着丝丝热气。老师的声音轻柔、温和,简单地介绍了茶道的意境,便开始泡茶。
跪坐在榻榻米上,用心地看着她做的每一道程序,清静典雅、朴素简洁、优雅无华。递过来的茶是一碗冒着绿色泡沫的沫茶。手工制作的茶碗,造型简单拙朴。双手接过,转两圈,一口饮尽。
那一刻,脑子里什么也没有了,空明澄澈。只有淡淡的茶香,弥漫在室内。
突然间明白了,茶道的目的不是为了饮茶止渴,也不是为了鉴别茶质的优劣。而是通过复杂的程序和仪式,达到内心世界的闲寂、恬静。千利休说,“茶禅一味”,“茶即禅”。是为茶道三昧所在。
外婆喜欢绿茶。没有任何污染的高山云雾茶。经常,她会坐在屋前阳光下,泡一杯茶,不说话,久久,久久。杯子里倒映着蓝天白云。有时候,她会对我说,这里面,有一个世界。
她说,繁华落尽,一切归于简单,平和,才是真正的生活。
那一年,中国的土地上有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喧闹的城镇,让人们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安宁。大幅标语。高音喇叭。游街。抄家。她选择了离开。离开了她生活着的城镇,来到这个小山村。这里没有运动,没有批斗。只有整片整片绿色的茶园。这是外婆的外婆家。
总是坐在外婆的身边,头靠在她的膝上。安静地看着玻璃杯里的茶叶一片一片地舒展开来,又一片一片地落下去。外婆会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说,我的外孙女,以后的生活,也要像茶一样。
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关于千利休禅师和丰臣秀吉将军的故事。
千利休创立了WABI茶道的基本理念,是WABI茶的鼻祖。千利休的茶道,具禅的精神、诗的风格于一体。其实,这其中凝聚了千利休的“数寄”精神。所谓“数寄”,便是指繁华过后的清寂。
丰臣秀吉士是当时日本的统治者。听说千利休的寺庙种了满院子的牵牛花,非常美丽。便让手下告诉千利休,说要去赏花。第二天他去了千利休的寺院。一进院子,却发现一朵花都没有。整个院子里的牵牛花被千利休清除的干干净净。丰臣秀吉一肚子怒火,冲进大殿找千利休算账。 一进大殿,只见空旷的殿堂中间花架上放着一只花瓶,插着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只有一朵。一瞬间,丰臣秀吉被震撼了。孤芳一朵,远胜过满院盛开的浓艳。美到极致的,竟只是无边空寂中简洁的一点。
老师说茶道所追求的也正是这一朵牵牛花的意境。也就是禅境。
老师陪我在庭院里散步。阳光斜斜地照过来。
我说,好喜欢这里。真想在这里住下来。 老师的声音依然是淡淡的,优雅的。她说,喜欢一样东西,不一定要去拥有它。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真正的去拥有什么。一切 “有”都是暂时的,“无”才是永远的;任何看见的东西都是瞬间的,而永恒也就在瞬间中。 老师说,附近有个老禅师,家里有好多田地,都无偿地给村民种植。很大的一幢房子,自己只住了一个四榻的小房间,其他的空着,谁来了都可以去住。你要愿意,可以去看看他。晚上就住在他家里。她又说,你可以向他请教很多问题,比如说禅。
沿着博物馆前面的那条小路继续往前走,不久,便看见一个干净的小村落。有村民在田间劳作。仍然是安静的没有一点声音。
老禅师的家,门前也是一片苍翠的茶园。屋里似乎没有人,问了两声,没有回答。径自进了门,看见旁边的小房间里,一白发长须老者正在读书。不敢打扰,在旁边默默站着。老者没抬头,只说了一句,来看茶园的吧。旁边有空房间,厨房里有吃的,你自便吧。 我说,大师,想听你给我讲讲禅。 他抬起头,望望窗外,用手指指外面的那片茶园说,看见了吗? 我问,大师是说那片茶园吗?他回答说,禅。说完便又顾自看书了。 我问禅,他也只对我说了一个禅字就再也没有话了。
老禅师家里俭朴至极。没有电视,没有音响。没有太多的家具。榻榻米房间的壁柜里有铺盖,透出太阳的晒过后的清香。旁边一间书房,有一房间的书。随手拿了一本,看着,看着,睡意袭来,丢下书便睡着了。一直折磨着我的失眠症不治而愈。
一夜无梦。
清晨。在一阵鸟鸣声中醒来。走出房间,厨房里的餐桌上放着一锅饭。有一盒牛奶。还有酱汤和一些酱菜。用过早餐,走出门外,看见老禅师在远处茶蓬间散步。远远看了老者一眼,没去和他道别。我想,他一定不会喜欢这些世俗的礼仪。朝着他的背影挥了挥手,便转身漫步向山下走去。
作者 绒儿
上一篇:
风铃飘响推荐高级茶艺......
下一篇:
西湖龙井成为浙江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