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招生热线:0571-88210937

茶为国饮 杭为茶都

来源: | 作者:glzcdcom | 发布时间: 7334天前 | 34 次浏览 | 分享到:
  《农民日报》讯:2005年4月,在龙井茶香的西子湖畔,10家国字号单位联合授予杭州"中国茶都"称号。然而,这一称号的获得,仅仅拉开了杭州打“中国茶都”的序幕。杭州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倡导“茶为国饮”中走在前列?如何在打造"杭为茶都"上迈出新的步伐?6个月后的今天,我们再次走近他,倾听他的“茶都”经。
  抓住“茶为国饮”的机遇
  记:杭州是在什么背景机遇下提出打造“中国茶都”的?
  王:城市的发展如同人的发展是需要抓住机遇的。提出打造"茶都",杭州面对的是饮茶之风渐兴的背景,抓住的是"茶为国饮"提案提出的机遇。去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原浙江省政协主席刘枫同志提交了一份倡导"茶为国饮"的提案,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如今,全国每年消费的茶叶近50万吨,可以说茶已成为举国之饮,倡导"茶为国饮",顺乎历史,合乎国情。在"茶为国饮"的倡导中,杭州必须走在前面,有所作为,这是杭州的责任,而杭州也有承担起这份责任的基础。
  记:为什么说"这是杭州的责任",杭州"走在前面"的基础是什么?
  王: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杭州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与茶有着不解之缘,至今仍然是全国重要的茶产地、消费地和集散地,拥有诸多独特的优势,理应在倡导"茶为国饮"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杭州也有其他许多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时,茶叶已在杭州境内广为栽培;明末清初,杭州和淳安威坪已成为浙江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清代,乾隆六下江南,四上龙井,写有龙井茶御诗六首,并亲封"十八棵御茶",奠定了西湖龙井的至尊地位。二是茶文化深厚。在杭州数千年的栽茶、制茶、饮茶、艺茶历史中,人茶相融,人茶相育,涌现了一大批爱茶、学茶、事茶之人,积淀了极其深厚、独树一帜的茶文化。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是陆羽在杭州余杭隐居期间写的。 唐至清1200余年间留下的120余种茶书,杭州籍作者就有8人著书10种。龙井寺、虎跑泉、烹茗井,遍布杭城的历史文化遗存,无不蕴藏着深邃的人文内涵。 三是茶品牌响亮。杭州的西湖龙井被誉为"百茶之首"、"绿色皇后", 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天下,成为茶中极品、朝廷贡品、国家礼品,与天目青顶、千岛玉叶、雪水云绿等共同构成了 "杭州十大名茶"。四是茶机构众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等8家"国字号"茶叶研究机构设在杭州,全国一半以上的顶尖级茶叶研究专家集聚在杭州,全国唯一的茶学院士陈宗懋同志也在杭州。五是茶产业发达。杭州有近45万亩的茶园面积,茶叶总产值占全国的8%,700余家大小茶馆遍布市区的。"娃哈哈"和"顶津食品"等企业生产的茶饮料,年产值达20亿元,在全国饮料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杭州还有梅家坞茶文化村、中国茶叶博物馆、龙坞休闲茶村、龙井山园等众多茶文化旅游设施。总之,杭州已经初步形成具从茶叶生产、加工、贸易,到茶综合利用、茶文化旅游、茶文化建设、社会化服务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打造“大杭州”的茶都
  记:很多人提到"中国茶都"--杭州就把他等同于梅家坞、等同于"西湖龙井",对于"杭为茶都"您是怎么界定的?
  王:"杭为茶都"的"杭",应该指的是"大杭州"。当然西湖龙井茶是杭州的"金名片",其地位是无法取代的。但是,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茶都",必须要有产业依托,这仅仅依靠4500亩西湖龙井茶是远远不够的。打造"中国茶都",必须整和"杭州十大名茶"的资源。余杭径山茶、千岛玉叶、雪水云绿、鹳山龙井、天目青顶、千岛银针、云石三清茶、长河桂花茶、九曲红梅,这个整体分布在杭州的11个区、县(市),要把这些资源整和利用起来,打好"杭州牌"。
  记:您认为临安、建德、淳安……应该如何定位,在全力打造"中国茶都"中应该做些什么?
  王: "杭州十大名茶"中,每一种茶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品质,共同构成了"杭州名茶"的这张大品牌。各个区、县(市)要立足自身优势,加强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营销战略,做大做强当地的茶产业,努力形成杭州名茶"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局面。 农业是弱质产业,即使是近年来农业中发展最快的茶产业,也离不开政府扶持。各地在发展茶产业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充分发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作用。
  以茶为媒,拓宽城市功能
  记:杭州打造"中国茶都",与杭州城市功能的拓展有什么样的关系?
  王: 杭州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核心产品只有西湖和龙井茶。因此,杭州打造"中国茶都"与杭州城市功能的拓展是正相关的,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推动了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在对境外游客宣传的时,要牢牢抓住西湖和龙井茶这个主题,以茶为媒对韩国、港澳台甚至欧美等市场进行旅游促销。这是捷径,也是"撒手锏"。
  记:杭州将如何继续全力打造"中国茶都",奠稳在全国茶领域的龙头地位?
  王:当前,杭州茶业发展的形式非常好,"杭为茶都"已经从"打造"迈向了"打响"的新阶段。所谓"打造",就是杭州已经摘取了"中国茶都"这顶桂冠;所谓"打响",就是要使"杭为茶都"真正成为杭州发展旅游业的一块"金字招牌"。杭州要打响"中国茶都"的品牌,最根本的是要充分发挥杭州在茶领域的独特优势,加快发展茶产业、宏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确定杭州在全国茶领域的 展示、培训、服务、信息、交易"五个中心"地位。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六大举措的落实:
  一是保护好杭州名茶这个大品牌。 "杭州十大名茶"是杭州茶业的主力军。保护和提升这批名茶特别是西湖龙井茶,对打响"杭为茶都"意义重大,目前西湖龙井茶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名牌"。我们将通过规范经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制定"精品龙井茶"标准等手段,加强保护、全面提升西湖龙井的品质。各区、县(市)也要把打响各自的名茶品牌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二是搭建好茶博会这个大平台。每年举办的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是打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的重要平台。我们将坚持把茶博会作为"发展会展业的平台、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老百姓和中外游客的节日",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办会方向,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办会方针,把茶博会与一年一届的西博会和2006休博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茶博会办得一年更比一年好,真正成为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旅游的大平台。
  三是建设好龙井茶文化景区这个大项目。龙井茶文化景区整治工程,是继梅家坞茶文化村政治工程之后,杭州市委、市政府为了打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杭为茶都"的重要实证。今年国庆节前夕,由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寺、龙井村、龙井山园四大板块组成的龙井茶文化景区一期已建成开放。下一步,我们将启动"龙井八井"的8块御提诗刻碑之一,也是近年来杭州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块乾隆御碑。乾隆皇帝为龙井写过8首诗,这也是其他地方所不可比拟的。
  四是发展好茶制品这个大产业。我们将立足杭州的产业基础,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支持"娃哈哈"、"顶津食品"等企业做大做强茶饮料、茶食品、茶用品等产业。同时,我们还将努力提升杭州茶馆档次,抓紧建设全国一流的茶叶市场,不断增强杭州在全国茶界的影响力。
  五是做好弘扬茶文化这篇大文章。结合举办茶博会、西博会、休博会,通过举办论坛、开办讲座、舆论宣传、茶艺表演、提升杭州茶馆档次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优秀民族茶文化。通过在中小学开设有关茶课程、普及茶知识,从娃娃抓起,在全社会倡导"饮茶有益健康"的理念,营造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浓厚氛围,使茶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六是办好战略合作这件大好事。去年,杭州市与8家在杭"国字号"涉茶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把他们的发展入杭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城市规划、空间布局调整和重点建设中给予支持,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合力打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今年又在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了打响"杭为茶都"协调委员会,进一步健全了领导协调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