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招生热线:0571-88210
937
搜索
标题
摘要
内容
Tea ceremony(さどう)
首页
本站新闻
培训考证
茶道文化
茶馆经营
茶师风采
业务联系
茶艺师培训报名
评茶师培训报名
茶道博物院
游客留言
远程教育
购物商场
招聘求职
公刘子专栏
茶道驿站
学术研究
新闻摘要
公刘子茶道渊源
应邀表演
竞赛裁判
网管留言
平台维护
茶为国饮 杭为茶都
来源:
|
作者:
glzcdcom
|
发布时间:
7334天前
|
34
次浏览
|
分享到:
《农民日报》讯:2005年4月,在龙井茶香的西子湖畔,10家国字号单位联合授予杭州"中国茶都"称号。然而,这一称号的获得,仅仅拉开了杭州打“中国茶都”的序幕。杭州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倡导“茶为国饮”中走在前列?如何在打造"杭为茶都"上迈出新的步伐?6个月后的今天,我们再次走近他,倾听他的“茶都”经。
抓住“茶为国饮”的机遇
记:杭州是在什么背景机遇下提出打造“中国茶都”的?
王:城市的发展如同人的发展是需要抓住机遇的。提出打造"茶都",杭州面对的是饮茶之风渐兴的背景,抓住的是"茶为国饮"提案提出的机遇。去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原浙江省政协主席刘枫同志提交了一份倡导"茶为国饮"的提案,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如今,全国每年消费的茶叶近50万吨,可以说茶已成为举国之饮,倡导"茶为国饮",顺乎历史,合乎国情。在"茶为国饮"的倡导中,杭州必须走在前面,有所作为,这是杭州的责任,而杭州也有承担起这份责任的基础。
记:为什么说"这是杭州的责任",杭州"走在前面"的基础是什么?
王: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杭州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与茶有着不解之缘,至今仍然是全国重要的茶产地、消费地和集散地,拥有诸多独特的优势,理应在倡导"茶为国饮"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杭州也有其他许多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时,茶叶已在杭州境内广为栽培;明末清初,杭州和淳安威坪已成为浙江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清代,乾隆六下江南,四上龙井,写有龙井茶御诗六首,并亲封"十八棵御茶",奠定了西湖龙井的至尊地位。二是茶文化深厚。在杭州数千年的栽茶、制茶、饮茶、艺茶历史中,人茶相融,人茶相育,涌现了一大批爱茶、学茶、事茶之人,积淀了极其深厚、独树一帜的茶文化。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是陆羽在杭州余杭隐居期间写的。 唐至清1200余年间留下的120余种茶书,杭州籍作者就有8人著书10种。龙井寺、虎跑泉、烹茗井,遍布杭城的历史文化遗存,无不蕴藏着深邃的人文内涵。 三是茶品牌响亮。杭州的西湖龙井被誉为"百茶之首"、"绿色皇后", 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天下,成为茶中极品、朝廷贡品、国家礼品,与天目青顶、千岛玉叶、雪水云绿等共同构成了 "杭州十大名茶"。四是茶机构众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等8家"国字号"茶叶研究机构设在杭州,全国一半以上的顶尖级茶叶研究专家集聚在杭州,全国唯一的茶学院士陈宗懋同志也在杭州。五是茶产业发达。杭州有近45万亩的茶园面积,茶叶总产值占全国的8%,700余家大小茶馆遍布市区的。"娃哈哈"和"顶津食品"等企业生产的茶饮料,年产值达20亿元,在全国饮料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杭州还有梅家坞茶文化村、中国茶叶博物馆、龙坞休闲茶村、龙井山园等众多茶文化旅游设施。总之,杭州已经初步形成具从茶叶生产、加工、贸易,到茶综合利用、茶文化旅游、茶文化建设、社会化服务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打造“大杭州”的茶都
记:很多人提到"中国茶都"--杭州就把他等同于梅家坞、等同于"西湖龙井",对于"杭为茶都"您是怎么界定的?
王:"杭为茶都"的"杭",应该指的是"大杭州"。当然西湖龙井茶是杭州的"金名片",其地位是无法取代的。但是,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茶都",必须要有产业依托,这仅仅依靠4500亩西湖龙井茶是远远不够的。打造"中国茶都",必须整和"杭州十大名茶"的资源。余杭径山茶、千岛玉叶、雪水云绿、鹳山龙井、天目青顶、千岛银针、云石三清茶、长河桂花茶、九曲红梅,这个整体分布在杭州的11个区、县(市),要把这些资源整和利用起来,打好"杭州牌"。
记:您认为临安、建德、淳安……应该如何定位,在全力打造"中国茶都"中应该做些什么?
王: "杭州十大名茶"中,每一种茶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品质,共同构成了"杭州名茶"的这张大品牌。各个区、县(市)要立足自身优势,加强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营销战略,做大做强当地的茶产业,努力形成杭州名茶"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局面。 农业是弱质产业,即使是近年来农业中发展最快的茶产业,也离不开政府扶持。各地在发展茶产业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充分发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作用。
以茶为媒,拓宽城市功能
记:杭州打造"中国茶都",与杭州城市功能的拓展有什么样的关系?
王: 杭州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核心产品只有西湖和龙井茶。因此,杭州打造"中国茶都"与杭州城市功能的拓展是正相关的,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推动了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在对境外游客宣传的时,要牢牢抓住西湖和龙井茶这个主题,以茶为媒对韩国、港澳台甚至欧美等市场进行旅游促销。这是捷径,也是"撒手锏"。
记:杭州将如何继续全力打造"中国茶都",奠稳在全国茶领域的龙头地位?
王:当前,杭州茶业发展的形式非常好,"杭为茶都"已经从"打造"迈向了"打响"的新阶段。所谓"打造",就是杭州已经摘取了"中国茶都"这顶桂冠;所谓"打响",就是要使"杭为茶都"真正成为杭州发展旅游业的一块"金字招牌"。杭州要打响"中国茶都"的品牌,最根本的是要充分发挥杭州在茶领域的独特优势,加快发展茶产业、宏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确定杭州在全国茶领域的 展示、培训、服务、信息、交易"五个中心"地位。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六大举措的落实:
一是保护好杭州名茶这个大品牌。 "杭州十大名茶"是杭州茶业的主力军。保护和提升这批名茶特别是西湖龙井茶,对打响"杭为茶都"意义重大,目前西湖龙井茶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名牌"。我们将通过规范经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制定"精品龙井茶"标准等手段,加强保护、全面提升西湖龙井的品质。各区、县(市)也要把打响各自的名茶品牌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二是搭建好茶博会这个大平台。每年举办的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是打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的重要平台。我们将坚持把茶博会作为"发展会展业的平台、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老百姓和中外游客的节日",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办会方向,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办会方针,把茶博会与一年一届的西博会和2006休博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茶博会办得一年更比一年好,真正成为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旅游的大平台。
三是建设好龙井茶文化景区这个大项目。龙井茶文化景区整治工程,是继梅家坞茶文化村政治工程之后,杭州市委、市政府为了打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杭为茶都"的重要实证。今年国庆节前夕,由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寺、龙井村、龙井山园四大板块组成的龙井茶文化景区一期已建成开放。下一步,我们将启动"龙井八井"的8块御提诗刻碑之一,也是近年来杭州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块乾隆御碑。乾隆皇帝为龙井写过8首诗,这也是其他地方所不可比拟的。
四是发展好茶制品这个大产业。我们将立足杭州的产业基础,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支持"娃哈哈"、"顶津食品"等企业做大做强茶饮料、茶食品、茶用品等产业。同时,我们还将努力提升杭州茶馆档次,抓紧建设全国一流的茶叶市场,不断增强杭州在全国茶界的影响力。
五是做好弘扬茶文化这篇大文章。结合举办茶博会、西博会、休博会,通过举办论坛、开办讲座、舆论宣传、茶艺表演、提升杭州茶馆档次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优秀民族茶文化。通过在中小学开设有关茶课程、普及茶知识,从娃娃抓起,在全社会倡导"饮茶有益健康"的理念,营造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浓厚氛围,使茶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六是办好战略合作这件大好事。去年,杭州市与8家在杭"国字号"涉茶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把他们的发展入杭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城市规划、空间布局调整和重点建设中给予支持,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合力打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今年又在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了打响"杭为茶都"协调委员会,进一步健全了领导协调机构。
上一篇:
秋茶价高导致茶叶被盗
下一篇:
六块普洱茶饼拍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