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招生热线:0571-88210
937
搜索
标题
摘要
内容
Tea ceremony(さどう)
首页
本站新闻
培训考证
茶道文化
星级茶馆
茶师风采
业务联系
茶艺师培训报名
评茶师鉴定报名
茶道博物院
游客留言
远程教育
购物商场
招聘求职
公刘子专栏
茶道驿站
学术研究
新闻摘要
公刘子茶道渊源
应邀表演
竞赛裁判
网管留言
平台维护
安徽泾县:皖南琴鱼茶
来源:
|
作者:
glzcdcom
|
发布时间:
2482天前
|
1126
次浏览
|
分享到:
“琴鱼茶”流传于皖南泾县。泾县自东晋时就产茶,且名茶、贡茶皆是声名远播。而奇趣奇妙的“琴鱼茶”更是令人每每品尝后,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琴鱼茶”是什么?茶文化专家陈文华介绍:“琴鱼茶是远古时代先民将茶叶和其它食物(包括鱼、蚌、蛤等水产品)一起煮食烹饪方法的孑遗,后因时代的进步而演变成精致的沏茶方式”。
泾县城北十公里外有一琴高山,以汉代居士琴高所居住而得名,琴高山绿树郁葱,悬崖峭壁巍然屹立,山下溪旁有一隐雨岩,岩下有丹洞,相传汉代处士琴高曾在此炼丹。当琴高炼丹修真、得道成仙骑着鲤鱼升天而去时,将炼丹的药渣等倾入了琴溪中,于是就幻化成了奇妙的琴鱼。琴鱼甚是奇趣,虽然它身长不过一寸,却是虎头凤尾,龙鳍果腹,重唇四腮,眼如菜籽,鳞呈银白,口角处还长着两根“龙须”,很是惹人怜爱。宋代茶诗大家梅尧臣在《宣州杂咏》诗中咏琴鱼道:“古有琴高者,骑鱼上碧天,小鳞随水至,三月满江边”。而元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也说:“鱼味甘性平,俗名春鱼。春月间从岩穴中随水而出,状似初化鱼苗,一斤千头,或云鲤鱼苗也。今宣城泾县于三月三前后三四日亦出小鱼,土人炙收寄远,或即此鱼”。
琴鱼可佐食、做汤、羹食,不仅仅是味道极为鲜美,而且有解毒养身之功效,早在唐时即为贡品;但不知从何时起,当地人不再烹食琴鱼,而是将琴鱼制成了别具风味的“琴鱼茶”。在阳春三月柳绿桃红时,当地人用特制的三角网等捕捞工具将琴鱼捞起后,趁着鲜活将鱼放进有茶叶、桂皮、茴香、糖、盐等调料的沸水中,煮熟后放到篾匾上晾净除湿,再用木炭火将其烘干至橙黄色就成为别有风味的琴鱼干了;若是密封存放,数月不变形色。可谓:上桌是盘中珍肴,品茗乃茶中佳品。
清代陈维崧在《沁园春·送友人入山采茶》词中写道:“十里溪山,竹粉缨峦,兰风藻川。有蒙茸萝葛,蔽亏曦月,坦迤涧壑,向背林泉。夕渡遄归,晨渔缓出,谷唱潭吟韵貌绵。居此者,是秦时毛女,汉代琴仙。人家四月开园,送君去刚逢谷雨天。恰晴村绿崦,数间僧灶,清江翠箬,一带商船。拍处盈盈,焙余冉冉,归卧回廊瘦石女。松涛沸,正龙团乍碾,蟹眼初煎”。这首词中描述了琴高山茶园开始采茶、焙茶的烟冉冉升起以及茶山的别样景致,并说山上住过神话传说中的毛女、琴仙等神仙,词的下阕则讲述了采茶、制茶、煎饮茶的场景等等。
其实若想饮用“琴鱼茶”,只需将琴鱼干数条放入玻璃杯中,再添加精品绿茶“涌溪火青”,随着沸水的冲泡,杯中立即会腾起一团绿雾;须臾、清澈的茶汤中琴鱼就好像“死而复生”,它们个个头朝上、尾朝下、嘴微张、眼圆睁,在杯中摇摆游弋,如戏水、似遨游,可谓是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此时,那“琴鱼茶”的茶汤是鲜香甘醇,散放出一种沁人心脾的奇异清香;饮之则使人回味无穷……茶汤饮后,可将鱼干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其肉嫩酥软、咸中带甜,鲜美爽口令人欲罢不能。
关于“琴鱼茶”,古人还有很多记载。陆放翁在《冬夜》诗中曰:“一掬琴高鱼,聊用荐夜茶”。而欧阳修在《和梅公议琴鱼》诗中则说:“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名务好奇”。是啊,琴高已升天成仙了,然色、香、味俱佳的琴鱼却是留下来了。那么,桃红柳绿时,去品尝那奇趣奇妙的琴鱼茶吧!(李运英)
本篇文章来源于第一茶叶网 原文链接:
http://news.t0001.com/2010/1115/article_116394.html
上一篇:
黑茶:“生虫”茶砖更......
下一篇:
2018年8月,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