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刘子茶道培训学校
招生热线:0571-88210
937
搜索
标题
摘要
内容
Tea ceremony(さどう)
首页
本站新闻
培训考证
茶道文化
茶馆经营
茶师风采
业务联系
茶艺师培训报名
评茶师培训报名
茶道博物院
游客留言
远程教育
购物商场
招聘求职
公刘子专栏
茶道驿站
学术研究
新闻摘要
公刘子茶道渊源
应邀表演
竞赛裁判
网管留言
平台维护
杭州“茶都”历史前推70年
来源:
|
作者:
glzcdcom
|
发布时间:
7534天前
|
94
次浏览
|
分享到:
杭州的茶文化什么年代开始繁荣,一直没有史料考证。但是一份道光30年的“茶行牙帖”出现,至少证明了早在155年前,杭州就已经是茶庄林立、茶行兴旺,是茶叶的集散地和茶文化的传播地。这一文物发现,其意义重大,原先发现最早记载杭州茶文化繁荣历史的年代是民国年间,约二十世纪20年代。而该“牙帖”的发现,将“杭为茶都”的历史往前推了70年。
这是一次很意外的发现。为了配合2005中国(杭州)茶文化博览会这一活动,杭州市科技局组织开展了“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论文征集活动,一大批专家学者积极响应,共有全国各地的100多篇论文参加。记者日前在翻阅论文时发现,西子联合历史人文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茶学系兼职博导赵大川对杭州茶历史颇有研究。在市科技局的帮助下,记者昨天到赵大川先生家登门采访。
在建国北苑某楼,赵大川在同一楼层租了两个中套房子,一套居住,另一套专门用来存放历史资料和大量文物。在房间的角落里,赵大川翻出了迄今能证明“杭为茶都”最早历史的一件文物——茶行牙帖。记者看到这一用宣纸制成的牙帖虽有点泛黄,但保存很好,没有破损。据悉,这是赵大川早些年从安徽绩溪“弄”到的,他说安徽文化积淀深厚,不少地方山高岭峻,受战争和历史动乱影响小,杭州很多茶庄都是安徽人开的,所以这件文物才得以侥幸保存至今。
记者量了一下,牙帖长99厘米,高63厘米,分成两块,右侧是“牙帖”,左侧是“官牙”。赵大川说,所谓牙帖就是现在的营业执照,是店家商行缴纳税金后,官府颁给开业者的官凭。右侧的一块牙帖宽60厘米,高32厘米,上端梯形黑框中有大字“牙帖”,并盖有骑马章(又叫骑缝章)。中部右侧是官府的纳税广告。中间有毛笔填写的“钱塘县封引茶叶过塘”、“阎鹏九”、“肆钱”、“美政桥”、“的名永康”等字样。说明这件牙帖,是道光30年9月3日,即1850年9月3日,由浙江省布政使司颁发给杭州府钱塘县封引茶叶过塘行阎鹏九的营业执照。阎鹏九的茶叶过塘行,开张在杭州钱塘江边的美政桥,按规定缴纳税银肆钱获得牙帖。
左侧的“官牙”宽为39厘米,高63厘米,末尾还有“给该牙悬挂”字样。牙帖和官牙都盖有正方形浙江省布政司的关防大印,装入镜框悬挂在店堂之中,和今天的营业执照具有同样功能。赵大川解释说,所谓的“茶叶过塘行”,即专司茶叶运输的商行。他结合其他文物和资料的研究发现,早在150多年前杭州就盛产龙井茶,为康熙、乾隆、嘉庆历代皇帝所钟爱,同时还远销韩国、日本、欧美等世界各地;杭州同时又是茶叶集散地,安徽、江西、福建、湖南的茶叶通过钱塘江上游转辗运抵杭州,既在杭州消费,又通过杭州转运上海出口;当时的杭州西湖四周茶山遍布,杭城的茶行、茶庄、品茗龙井茶的茶馆和茶店密布,运输茶叶的过塘行,生产茶箱、茶罐的茶箱业也是生意兴旺。在2005中国(杭州)茶文化博览会行将开幕之际,该牙帖的发现,为“杭为茶都”提供了一大历史依据,也为博览会增添了一份喜庆的色彩。
上一篇:
西湖龙井茶开采
下一篇:
这个春天茶香满西湖